心得筆記|《這些心理學實驗告訴你這樣做事最有效》,使用心理學,瞭解大腦的思考運作。(1)

前言

這本書用很多非常有趣的心理學實驗,來探究人的心理特征,並以此來更了解人類的心路歷程和思考模式。這些心理學技巧可以用在很多領域,比如商管,社交技巧,避免自己走入思考陷阱等等。

作者池田貴將以科學原理為佐證的獨創方法,研究許多關於心理學的動機的相關理論。著有《未來記憶成功術》,《為什麼精英都是動機控》和《高效24小時:工作生活平衡的時間管理》等等,當然還包括今天的主角:《這些心理學實驗告訴你這樣做事最有效》。

Photo by Bret Kavanaugh on Unsplash

行動更有勁motivation

目標梯度-目標就在眼前的感覺

某家商店使用集點卡進行一項實驗:

A組:集滿10杯咖啡,免費送一杯。

B組:集滿12杯咖啡,免費送一杯,但預先在集點卡上蓋兩個章。

結果,拿到B集點卡的人,比A集點卡更多人更快集到免費咖啡。

所以,離目標越近,動機就越強,看看走過的路,只要讓對方知道我們已走了多遠,距離目標多近,就能提高達成率。

糖果效應

研究顯示,給對方一些小費,小禮物,甚至一顆糖果,關懷對方,都可以讓對方的心情變好。所以,適時的給對方小禮物,可以讓彼此的心情都保持愉快,團隊的氣氛就會變得更好,工作效率更高。

同調狀態 -先調整步調,再開始行動。

當眾人意識到自身與別人採取同樣的行動時,如愛的鼓勵,慢跑之類的,通過短暫的與眾人一起行動,比較容易產生合作關係。

罰款與獎賞

比起得到新事物,人類會為了穩定和維持現狀,而更不想失去現有的事物。所以激勵別人時,“失敗就剝奪”比“成功就給予”更有效果。

學習動機

貼近對方的心理,更容易讓對方展開行動。在下達要求或命令時,同時要給予做這件事情的理由,以同情的態度安慰對方,尊重對方的意願,再結合對方的意志,對方自願行動的機率也會大增。

Photo by Roman Kraft on Unsplash

帶人更輕鬆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

轉移焦點

參考某位經營顧問所做的實驗。當一個企業經營者問自家員工:“你對目前的工作有什麼想法?”

這時,有一些態度消極的員工會覺得“工作一點也不有趣。”或是“不管自己怎麼努力改變工作情況也沒有用。”

而當他問這些員工:“這種想法,對工作有什麼幫助?”時,有一部分的員工會開始思考:“如何讓工作變得更有趣?”

詢問他人這麼做的理由:強化想法

如果問對方對這件事情看法的理由,會讓對方回顧自己這麼選擇的理由,而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。

詢問他們這麼做的目的:軟化想法

希望對方改變時,可以讓對方思考一下自己的主觀認定,讓他們從強大的主觀意識中暫時脫離出來,好好面對目前的處境。“這種想法,真的對自己有幫助嗎?”

建立特異性信用

在現場掌握主導權的人,原則上不會希望影響力低的人提供意見。

即使認為自己的發言得體或觀點比較棒,但對方不見得也這麼想。沒有地位的人提出意見或想法,容易被人討厭。

所以當你的影響力不大時,靜靜聆聽才是最好的辦法。想要對方採納自己的建議,需要先有特異性信用(為團隊提供幫助,達成目標後取得眾人的信賴)。累積自己的貢獻,慢慢的主管也會來征詢你的意見。

背離道德

如果希望部署或同事做事有道德意識,守法,守時的話,該怎麼做呢?

公開對方的相片與名字。

不一定要大肆宣揚這個案子的負責人是誰,也可以用簡單的設計如:計程車裡會有司機的照片,名字,聯絡方式等等的資訊。又或者可以規定接電話時必須要報上自己的名字,就可以提高他們的道德感,降低因為匿名而讓人背離道德的風險。

此外,在團隊內安排道德意識高的人,也可以影響團隊內的人。

社會貢獻

思考從事的工作對社會有何貢獻,可以提高工作的動機。

在交代給部署工作時,可以連結至這份工作如何對社會產生貢獻,如何讓這個世界因為你做的東西而更加美好,部署會更有動力完成這項工作。

維護自信

參考杜克大學社會心理學馬克·利瑞(Mark R.Leary)所做的實驗中,他們在實驗中發現,當告訴受試者“你是抽籤決定的。”,對他們的自我評價不受影響。對另一部分的受試者說:“你是由其他成員挑選的。”和“其他成員拒接你的加入。”,他們的自我評價會呈現“有點高”和“非常低”。

如果沒有指定人選或不會嚴重影響團隊績效時,任務分派,人員配置都最好以抽籤的方式決定,避免降低團隊士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