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重感效應
想要別人認同你這個人,先要滿足對方被當成“重要人物”看待的自重感需求。
每個人都希望能被其他人認同和尊重。在卡內基的理論中,但對方的自重感得到滿足後,他也會反過來認同我們。
除了主動讚美,也可以通過提及對方感興趣且頗為自得的話題,間接讚美對方。
最後得到的回報,一定會比“滿足他人的自重感”中的付出還來得多!
槍手賽局
有三個槍手要進行決鬥,槍手甲的槍法最好,再來是槍手乙,槍手丙的槍法最爛。
三個人同時開槍,且每個人只能開一槍,誰活下來的機率最大?
槍法最好的槍手甲?還是處境尷尬不上不下的槍手乙?或是最不起眼的槍手丙?
我們先研究一下三個槍手的策略:
對槍手甲來說,最佳策略肯定是先幹掉槍手僅次於自己的槍手乙。
對槍手乙來說, 他只能先幹掉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槍手甲,然後再處理比自己遜色的槍手丙。如果先幹掉槍手丙,那自己很大幾率會被槍法比自己出色的槍手甲幹掉。
對槍手丙來說,最佳策略也是先幹掉實力最好威脅最大的槍手甲,增加自己活命的機率。
由此可見,最先死的是槍法最好的槍手甲,而槍法最差的槍手丙反而活下來的機率最大。
在多方的混戰中,最先活下來的不一定是最有實力的那個,最有實力的反而會成為眾矢之的,因為他們對其他人來說會是最大的威脅。
這也在商業戰場中被頻繁引用,由於資源和時間等等的限制(只能開一發子彈),有些弱勢群體會團結起來扳倒威脅最大的群體。而同樣的,有實力的群體也會結盟,打壓挑戰者,避免其他群體奪取他們原本的利益。
承諾一致性原理
在通常的價值觀中,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自己答應的事情或堅持自己的觀點,就會被認為是表裡不一的人。所以一旦人們做出承諾,就會執著於自己所下的承諾並堅守自己的觀點。
哪怕知道自己錯了,也不會輕易承認。
想辦法讓對方做出承諾,對方就會自己說服自己。
季芬悖論
普遍的供需原理為商品的需求與價格成反比,指價格往下的話,買家會減少,往上的話會增加,最後得到一個平衡的價格。而季芬悖論的原理卻是價格和需求為正比,具有這類特點的商品被稱為季芬財。
除了一些可替代性低的商品會有這樣的情形,另一種會發生這種原理的原因是“固定行為模式”,也就是條件反射。當某個產品突然漲價時,人們會馬上想到:“現在要買入,否則會繼續漲價”。理性總是慢於本能,因此容易造成錯誤的購買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