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更專注 Self Management
情緒轉變
很多人在需要上台面對群眾講話或即將要下場比賽時,都會非常緊張。心跳會不自覺加快,聲音會變得顫抖,耳朵聽不見當下正在台上的人說的話。整個腦子都在想等下需要面對的場景。就算一直告知自己緊張是沒有用的,強迫自己鎮定下來,但這反而會對自身的表現造成反效果。
會緊張是正常的,代表你非常在意這個表現的機會。這裡有一個非常好解決緊張和焦慮的小技巧。事實上,我們不需要刻意消除緊張的狀態,應該要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緊張的情緒。對自己說“感覺會很精彩”,“來吧!我等這一刻很久了!”,這些正面的話語,會讓自己越來越有幹勁。把緊張的情緒轉換成亢奮,常常會讓自己有意想不到的表現效果哦。
從眾效應
自助判斷會受到從眾心理影響而動搖。在其他人洽商時,可以先通過閒聊來讓對方與我們的許多觀點產生共鳴,之後的協議就能進行得更加順利。
思考更周密 idea conversion
提出反證
參考華頓商學院所做的實驗中,當設局者詢問:“這件產品哪裡有問題?”時,有最多的銷售員會說明問題所在。
根據某些前提來提出問題,比較容易確認出問題所在。
我們通常很難從部署,有交情的客戶口中問出事情背後的問題點或缺失。因為當我們詢問對方是否還有問題時,得到的問題通常是:沒有。
但如果換個問法:“現在出了什麼問題?”,對方就會在心裡列舉問題點,預設問題的框架。把話題著重於“問題”,以找出問題為前提,就能讓對方說出難以啟齒的話題。
批評者的知性
不管內容為何,否定的說話方式具有某種說服力。
雖然否定某些事物會讓別人對我們敬而遠之,但適當的否定理論有增加訊息內容的可信度傾向,會讓人認為我們的談吐有深度且有深思熟慮過。前提是要與對方站在同樣的觀點上對話,對方才能接受你的意見。
規避損失
僅僅短暫擁有幾分鐘,就能對物品產生依戀,並難以割捨。
即使只是短暫擁有,我們也會產生不願放手的心態。是否擁有這個產品,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。
抽換記憶
我們可能會因為一張照片(就算是合成的),影片等眼前出現的事物,將自己的記憶改成符合自身的情況。
所以,人對經驗的記憶並非不可改變的。
要求與理由
當提出要求時,如果附帶具體的理由,表達出迫切需求,通常對方都會接受。
結語
這本書探討了許多動機的理論,我們做的全部事情,都是由“動機”去驅動我們的行動。
對於很多艱難但對人生有幫助的事情,多數都是辛苦的。比如定時運動,健康飲食等等。所以大多數的人會抗拒,
這時候,我們需要去說服自己,甚至欺騙自己的大腦,來讓自己有正向的心情和情緒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。
而在說服別人方面,只要找到對方想要做這件事的動機,就能讓對方照我們所想的去做。
如何才能讓人接受我們的想法?如何才能讓人採用我們的提案?如何才能人讓掏錢買東西?藉由這些行為心理學實驗,可以更了解多數人的心理傾向和動機。掌握了人心的情感偏向和行為動機,就可以以此來讓對方照著我們的想法走。